|

楼主 |
发表于 2010-10-26 13:12:59
|
显示全部楼层
• 正文主人公——李莉(正贤)传
• 李莉(正贤)传 第六回 武林大会 第一话

(接续)
“何时开始?”李莉已经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。
“呵,师侄还真急性子哦!嗯,我先来问你,你师傅的武功到底练了多少?”
“师傅记载拳谱四卷,晚辈习得二卷,皆外家拳。”
“我此行本是邀请你师傅一同至昆嵛山以武会友,你师傅已然离世,那正贤就代表你的师傅随我来好了,所以这指导也是一路走一路学。先讲好了,我指导你功夫,你只当从前没有学过,不许厌烦,不许间断。练武非一朝一夕、一蹴可几的事,要有耐性,还得有魄力。对了,虽然指导你习武,但决不准称呼我‘师傅’,只准称呼我‘师叔’,永远不要忘了你的师傅是独孤阳。你能够答应这几件事,我就指导你。不然你另请他人。”
“弟子愿遵师……师叔之命,不论多少时间,只要师叔愿教,晚辈一定耐着心,好好的学。”
高白凤点点头,方才休息,不表。
次日,高白凤先随李莉来到独孤阳的坟前祭灵。
“师兄啊,什么意思啊,你就这么去了!我还没打赢过你啊!你不是答应我,好好活着,随时可以向你来挑战么?”一席话李莉听得十分糊涂,这对儿师兄妹个性好奇怪。
“你虽然走了,这昆嵛山的比武我还是要去的,别看咱们无门无派,却从来不输给那些名门正派,我一定指导你的徒儿正贤学有所成,她是个习武的好苗子,有好的天资,有好的机缘,而且她的个人修为不仅仅局限于此,就请你放心去吧。”
祭灵完毕。李莉向高白凤询问:“师叔,我有一事不明。”
“尽管问好了。”
“您说的昆嵛山比武是怎么一回事?”
“噢,说来话长,简短说说吧。你的师傅独孤阳认为倘欲了解武术中之真理,洞悉你的敌人,必须抛却一切门派的观念。所以我们坚持无门无派、无招无式,集天下武学之所长。这种观点是武学界所不容的,他们一意向你的师傅挑战。”
“噢……我终于明白师傅为什么说‘君若有心,入我门来,传我衣钵,遇祸莫怨’了,江湖上门派的观念是很重的……”
“无错。”
“那个箱子是怎么回事?师叔知道么?”
“……?”高白凤霎时快速看了李莉一眼,谨慎地提醒道,“不可以随意打开这个箱子的盖子,如果强行打开了,可能会有严重的后果,会毁灭你还是希望出现……呵呵,等你学成之后或许就会打开了吧,我亦不知。”
“……”
“讲到天资,学武之人,身体当然是第一要素,倒不一定非要怎么虎背熊腰,顶要紧的倒在乎有没有悟性,有没有恒心。悟得来,能消化,耐得住,举一反三,日积月累,学着才有进步。而好机缘……说开了,就是学的人要有长时间下功夫来学。如果是为衣食所迫,老早的出了师门,就是空有好天资,可惜没有好机缘。多者兼具,学得好、学得快、学得扎实,事半功倍。谨记!招式是死的,人是活的,活用招式的最高境界是从有招到无招。也就是说——不可拘泥,要随机应变,千变万化,敌变我变,只存其意。”
李莉一一牢记。
就这样,二人离开博县向东出发,一路之上闲着李莉就和高白凤讲论拳脚。高白凤对这个师侄要求也很严,亲自陪练,非得看到了她融汇贯通,方肯罢休。现下机缘巧合,一加指点,融会贯通,凭着勤奋智慧,李正贤练一天抵得常人练一个月,武功进境一日千里。
旅途之中,每当看到有人演武练拳当儿,李莉偶然瞧上一眼,但绝不多看。这么做决不是偷学武艺,是在留意拳法的奥妙。她心中所转的念头,是这些习武者绝对想不到的。他们以为这个白白瘦瘦的小女子或是在好奇,或是在抛媚眼;李莉看了他们的奇招妙着之后,经过推敲发现他们一般武师这样的招数只能对付庸才,却打不倒真正的英雄好汉。
来到东莱郡不其县的崂山,高白凤得知武林同道尚需月余才能到昆嵛山,决定暂住歇息,她感觉崂山是神仙之宅,灵异之府,青松怪石,郁郁葱葱,气舒神爽,适合修行。
此时李莉已经能与师叔一对一的格斗了,高白凤认为基础扎实了,亦开始让她修行独孤阳的最上乘武功——内功。
高白凤道:“内功,这是拳法的最高奥义,把大自然的力量融入自己的体内,然后再利用这般力量应用于拳法之上,将真气传至每个攻击点上。”
“师叔,那次我遇险,您出手相救是不是融入了内功?”
“对!对!内功的最高境界能够在体内运行变化为能量,使自身的攻击带有不可思议的属性。比如,发出大功的同时放出火炎、冰冻,甚至是秒杀对手……”
“啊?有这么强?”
“内功要求与天地融为一体,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,只有自然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。昨日已将拳诀尽数告诉你了,按照此法修行,最终达到什么程度要看你的修为了。喔,最后叮嘱你一句——最上乘的武功,是用脑子来练而不是用身子练的。物质决定精神,精神制约物质。要学会思考。”
“谢谢师叔指点!没有您的精彩点拨,我可能要摸索很多年呢。”
“呵呵,这还是你自己勤奋努力的结果,距离比武会友只一个月了,再好好钻研一下吧。”
然而,除此之外,高白凤却不知李莉学习的同时又在自修一门功夫。却说当日李莉出生时,曾有道士赠与《太极心法》一书。李莉一直将它带在身边,形影不离。每当李莉静静一个人时,不论盘坐、走道、吃饭、睡觉,李莉手捧卷轴,朗朗阅读:
“……太极心法,不是什么武林绝学,不过在你心境烦乱的时候,可以带给你清静,视名利如过隙,视前尘如梦境,清静为天下本,刚则折,柔恒存,柔羽胜刚强,无欲无求,淡泊之至,终能疾雷破山而不惊,白刃交前而无惧,气沉丹田,中正安舒,呼吸要绵绵,深入丹田,意行气行,意到气到,静中有动,动中有静。……”
却见得:
山海连绵,巍峨耸立,仙草葱郁,奇花斗艳,旁边温泉泊泊,涧水小溪,时淌时停,修竹摇曳中潺潺轻雾,曲折小径,奇花异石;千面女子,正贤李氏,吞吐单双正隅行,轻沉庄重坐如钟,力如平准气如轮,松静自然神如松,垂臀正膝足跟稳,坠肘肩拨背含胸,分虚实意存丹田,内外相合上下随,动中求静静犹动,动静合一更通融。气势磅礴,随屈就伸,身法多变,一洗刚毅,一洗柔弱,拳掌互变,刚柔相济,招招有法,法法皆真。腾挪内展闪摇化,披身摇如不倒翁。似松非松抽丝劲,将展未展似弹弓。弹簧不怕硬锤打,箭射转磨势落空。通身是眼,自然而然,不战自威,防不胜防。以无法对有法,以无形克有形,双手一推,非虚非实,不慢不快,无动无静,缓应急随,至刚至柔,无微不至,无坚不摧,从头至脚体现出艺术、健身、防攻于一体。群叶摇舞,翩翩相随,天地有灵,向心旋动。纤纤玉手之间,遂成阴阳太极。顺势借力通合力,柔随克刚术发宏,预防顶扁丢抗病,沾粘连随恰迎逢,螺旋漫舞弧变弦,对称协调圆满转,知彼知己知时势,化而能守发能攻。太极二个六法半,十三法合阴阳融,对立统一同哲理,还裹万象一归宗。
…… |
|